赵圈河镇芦苇收割上新华社客户端了
- 发布日期:2024-01-10 浏览次数:179
- 发布日期:2024-01-10
- 浏览次数:179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推送了《百万亩苇塘迎来丰收季》一文,文章用1分17秒的视频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在隆冬时节,赵圈河镇苇塘里机器轰鸣,收割芦苇的繁忙场景。这段视频是我市摄影人谢刚和爱人郭志玲一起拍摄的,文章被推送后,浏览量近55万,让广大网友跟随视频看到了冬日盘锦的独特风景。
盘锦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被誉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浩瀚的苇海一望无际。春天,芦芽从清浅的水面悄悄探出头来,嫩绿的面容带着娇羞;夏天,芦苇郁郁葱葱,在夏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秋天,芦花开了,似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冬天,苇塘里片片金黄,芦苇展露着黄色的伟岸身躯。
冬日苇塘。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常见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本草纲目》记载,芦叶、芦茎、芦根可入药。芦苇花序雄伟美观,常用作湖边、河岸低湿处的观赏植物,有固堤、护坡、控制杂草的作用;芦秆为造纸原料,也作编席织帘、建棚、工艺品材料。芦苇是湿地沼泽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芦苇湿地的生态价值具有“第二森林”美誉,在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百万亩芦苇喜获丰收。
芦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年冬季上冻后,气温在零下十几到二十摄氏度的时候,空旷的苇塘会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因为这时“刀客”和机械便会走进苇塘对苇子进行收割。随着社会的发展,百万亩的苇塘里少了一个个低头弯腰的“刀客”,多了一台台自由驰骋的收割机。谢刚和郭志玲航拍的视频里,红色、蓝色的收割机在金黄色的芦苇中往来穿梭,给冬日的苇塘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红、蓝色的收割机穿梭在苇塘里。
据了解,收割芦苇的设备有收割机、打捆机、青贮机、装载机、运输车等,机械收割会留出一定距离的苇茬,以确保来年再生长。收割后的苇子用途也多,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变成苇箔、苇帘、苇席、苇篓、凉帽、苇笠以及芦苇画等。近几年,我市一民营企业采用人造板技术和装备,生产无醛芦芯板,让芦苇经过开发加工变成了芦花板,可用在制作家具等方面,广受百姓欢迎。
茫茫苇海机器轰鸣,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虽然辽河冰封,但冰面下河水缓缓流淌着,苇塘里留落的苇叶会化作沃泥,温暖着芦根,孕育着生命,如《芦花》一歌中所唱——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苇塘里的故事也悄然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