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40号《关于加强我区区域内文化传承和文物开发的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左少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区域内文化传承和文物开发的建议》的建议收悉,对你们提出的现状分析和建议我们非常认同,我局结合工作职责,积极予以落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切实做好文化传承和文物开发的各项工作。
一、文化和文物的资源情况
(一)非遗资源
目前我区已公布十个批次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区级非遗保护项目106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个,分别是:“古渔雁”民间故事和“上口子高跷”;列入省级名录项目6个,分别是: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小亮沟苇编、宝发祥月饼制作技艺、二界沟郭氏虾油虾酱制作技艺、刘家果子制作技艺、老胡家烧鸡制作技艺;列入市级名录项目35个,占全市现有非遗项目数量的78%。
(二)文保资源
目前我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甲午中日战争田庄台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田庄台水上警察一分队旧址、盘锦农垦局旧址、田庄台抽水站旧址、台子前烽火台明长城、西榆树台烽火台明长城、大平房烽火台明长城、辽河油田第一口探井、新开河人工运河、大堡子城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
二、主要做法
(一)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地域旅游特色
我区紧紧围绕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区和全域旅游两个目标,以辽河口文化、稻作文化、知青文化、田庄台古镇文化作为地域文脉底蕴,不断促进“旅游+”融合发展。例如:代表辽河口文化的高跷博物馆,浓缩了上口子高跷秧歌200余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厚重韵味。多年来,上口子高跷多次代表大洼区参加省内外大型演出和比赛,并与中央电视台的“乡村大世界”、“欢乐中国行”等节目进行演出互动,获得了一致好评。目前,“上口子高跷”作为全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为“引客入洼”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依托特色品牌项目,加快旅游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局以重点文化项目为依托,以特色文化品牌为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加大旅游开发,打造旅游品牌,不断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去年9月,首届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区AAA级景区中央堡芦湖小镇成功举办,对宣传地域旅游资源、展示乡村振兴丰硕成果、推介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小亮沟苇艺草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多次获省级优秀奖项,产品畅销省内外。非遗传承人多次受邀,到省内外传授苇草编织技艺,并承揽了农业部农展馆、杭州国际会展中心、唐家“5.21”插秧节、新立“谷仓民宿”等苇草编织大型主题作品和展会,小亮沟的苇艺草编技艺现已成为盘锦文化的又一代表性品牌。
(三)借助非遗进景区,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进景区”活动,进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比如:辽河绿水湾景区,多次承办省、市、区非遗进景区活动,是我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示范景区。还有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的非遗走进红滩绿苇活动等等,极大地推动了非遗与传统节日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使辽河口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四)利用文物保护资源,拉动旅游健康发展
我局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了“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并积极组织市、区相关部门参观了荣兴博物馆,扩大了辽河口农耕文化的影响力和宣传面;国家级文保单位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是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年平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约2000人次;同时,我局积极对上争取资金500万元,对位于田庄台镇的盘锦农垦局旧址进行修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修缮完毕。交付使用后,我局将积极对接省市农垦局,继续争取资金,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辽宁省最大的农垦文化博物馆,以推动全区文旅产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未来将依托大洼地域特色旅游资源,整合我区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和投入,为大洼区的文博事业健康发展助力。
盘锦市大洼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7月25日
主办单位:大洼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1000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901302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1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35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