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洪峰保家园——大洼区新兴镇育新村小五连屯、腰岗子村张明甲险工段保卫战纪实
- 发布日期:2022-07-26
- 浏览次数:1031
7月23日上午,大洼区新兴镇育新村小五连屯、腰岗子村张明甲险工段,农民身穿橘黄色救生衣冒雨巡堤,一面面抗洪抢险“党员突击队”的红旗在堤坝上迎风飘扬,还有刚刚筑起的新坝、灌桥竖起的钢板桩……这一切昭示,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抗洪抢险的激战。
受多轮强降雨、支流汇入、潮水顶托叠加影响,辽河出现罕见洪峰流量,为保障全省全市上游城市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大洼区新兴镇承接了上游2700立方米每秒的泄洪流量,这让地处辽河最下游的新兴镇担负起前所未有的防洪重任,其险工段最高监测水位飙涨至5.15米,创下自大洼区1951年水文监测至今71年来辽河水位最高记录!一旦出现溃堤,域内2.2万群众乃至相邻市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一场与汛情赛跑、与险情决胜的战斗骤然打响。
“我在这生活近70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洪水已漫堤,眼看就要不行了。”新兴镇腰岗子村民李跃忱回忆当时的险情仍惊魂未定。就在这时,大堤上涌现了两千多人的抢险队伍,水涨坝升,随着新兴镇育新村小五连屯、腰岗子村张明甲险工段水位上涨,堤坝垒驻的土方袋也在不断升高,一排排整齐的土方袋高度60公分,绵延16公里,终于奇迹般挡住洪水,取得抗洪抢险阶段性胜利。
新兴镇抗洪抢险保卫战胜利,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可歌可泣的抗洪抢险壮丽凯歌。盘锦市委、市政府及大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两级主要领导不分昼夜多次亲临现场调度工作,把群众的安危挂在心间:“大家不要慌,按照我们连日以来早6点的会议部署,不断总结经验,今天先将单排土方袋装满垒筑5层,后续要在关键点位增加至双排,最后每间隔2米再放上靠袋,我们的家园就一定会守住!”新兴镇党委书记赵强临危不乱、坐镇指挥,带领全体班子成员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垒筑土方袋;镇长宫海亮面对小五连屯一处未知的突发管涌,挽起袖子在现场徒手搬运石头封堵;场长吴祥玉连夜指挥抓车投放石块袋;育新村和腰岗子村党支部书记李义宝、苏庆祝冒着被水流卷入的危险,毅然跳入水中摸清漏点情况;村民刘英、李宝权、裴宝林、刘晓芳等,学生李依桐、孙雨欣等,中爱365志愿者、百姓爱心志愿者团队等数不尽的村民、学生和爱心人士都自费将购买的面包、西瓜、饮用水等物资一次又一次发放到堤坝上挥汗如雨的群众手中;腰岗子村民武立柱的车被运送机械车刮伤车门,却毅然向司机摆手劝其抓紧时间赶路;70岁老党员王增达在堤坝不间断铲土险些晕倒;村两委成员、党员先锋、热心群众、志愿者、机关干部齐心协力,共战风雨;关键时刻,清水镇、赵圈河镇、新立镇、新开镇、大洼街道、榆树街道、唐家镇、田家街道、王家街道9个镇街的党员干部、民兵、村民群众共计1800余人赶来支援;社会各界守望相助,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双台子储气库双向输气管道工程项目分部、长城钻探钻井二公司辽河项目部70030队、大洼区新立镇等为新兴镇源源不断捐赠物资。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力量拧成一股绳,打赢了这场阶段性的硬仗。这场保卫战,新兴镇出动近5000人次抢险,处置险情共用编织袋20万条、土方7.2万立方米、石头3200立方米,各种机械车300多台次。
新兴镇之所以取得抗洪抢险保卫战胜利,还得益于科学决策。新兴镇腰岗子村有2处排灌桥,洪峰水位上涨时如不即刻封锁,河水将倒灌流入新兴镇和赵圈河镇红塔村千余家农户、企业、蟹田和坑塘中,群众财产将承受巨大损失。但由于两处排灌桥洞口较大,按照常规封堵要投入大量石块、土方和土工布等,不仅封堵不便,一旦发生内涝会阻碍向外排水,又需疏通封堵,如此反复既浪费抢险时间还将损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时间所有人愁眉不展。新兴镇党委书记赵强依据地势、当机立断,将边缘带有联动装置的钢板桩以紧密拼接的方式向下插入7米,紧紧倚靠排灌桥防止因内外水压造成钢板桩移位,有效阻隔河水倒灌;如遇内涝可视情况将几片钢板桩上移并临时焊接,快速排水,待下次倒灌时重新插入。这样的创新举措为全镇防汛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和资金,保障了桥内包括兄弟乡镇群众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
“我们的良田、房屋、鱼虾蟹得以保全,这都是上级部门和新兴镇党委、政府、农场以及兄弟镇街的功劳,我替所有村民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新兴镇腰岗子村党支部书记苏庆祝眼含热泪激动地说。
大洼区新兴镇育新村小五连屯、腰岗子村张明甲险工段保卫战,是一次 “防汛大考”,新兴镇、大洼区、盘锦市向全省交出了一份阶段性抗洪胜利的合格答卷。
久违的阳光穿过云层,洋洋洒洒地点缀在盘锦大地,市区里熙熙攘攘,乡村中静谧清新,十几天的惊心动魄,一个个疲劳的身躯,一双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一幅幅黝黑的面庞为盘锦市的防汛工作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情怀。
眼下 ,新兴镇继续坚持“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坚决筑牢防汛“安全堤坝”,“不扔一亩田、不伤一个人”,确保安全度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