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img.png

大洼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第53号--《关于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19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农业农村人才。邵希军代表立足于全区农业农村实际,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出的“关于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建议”非常符合时代要求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非常符合我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积极研究部署,研究相应措施。与代表进行对接,深入沟通,进一步了解代表的真实想法,把希望解决的问题纳入中心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补充完善全区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加大资金投入,以农业科技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为主,大力开展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做到以下六点:

1、严格遴选培养对象,按照需求和层次进行培养。选择懂农业、爱农业的本乡本土的培养对象,培训前深入了解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有针性的补充完善培训内容,增加爱农业、爱农村方面的教育,分层次如初级职业农民、中级职业农民和高级职业农民展开不同的培养方式。针对初级农业人员的培养要做到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结合“田间课堂”“ 农民夜校”等模式,以实践为手段,树立全方位的培养理念,推行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教育,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增强农民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农民主动学习、自主生产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中级职业农民的培养,要培养具备3年以上从事种植、养殖业或者农民合作社经验管理的经历,根据不同产业设置专业课程,做到农民做什么学什么;高级职业农民应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突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有良好素质的农民或者农业科技人员。应选派专职或者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教育培养,采取脱产或者半脱产以及远程教育的形式,提高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它不同于简单的农民培训,应该形成系统化,专业化,针对不同的农业科技人才群体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机制、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方面广泛调研,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专门的职业部门牵头,加大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支持。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放宽“乡土人才” 晋升职称的条件,建立农村科技人才职称评聘机制,设立相应的待遇,对有特殊贡献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奖励,鼓励广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想下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好、业绩高。

3、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档案,注重正确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首先建立区、镇街两级涉农人才库,进而引导村、组的懂农业、爱农业的年轻骨干进入农业实用人才储备库,继续加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培训质量。

4、加大资金投入。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吸收企业、民间组织加入到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上来,提高师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高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和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

5、做好培养后续跟进服务工作。具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为依托,组建了8人的专家组,联合多家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辐射到乡村组、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多专业、全学科的培训,促进农村实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工作绩效,稳步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6、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组建专家服务管理办公室,除负责答疑解惑和为涉农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外,承担全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日常工作,覆盖畜牧、水产、植保、土肥、农机等,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镇街村组,针对不同农时环节,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和沟通交流,提高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水平。

 

 

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大洼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1000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901302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1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3530118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