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雾霾、霾介绍
1、霾是一种气象现象。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且排除雨、雪、沙尘暴、扬沙、烟幕等天气现象外,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气象现象。(摘自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2010)
2、雾霾:空气中相对湿量较大的时候,有雾和霾共存的现象即为雾霾。
3、雾霾的成因:
3.1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3.2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二、雾霾、霾与PM2.5的关系
PM2.5是雾霾、霾的主要成因,因此对PM2.5的防治是控制霾污染的主要方法。
三、PM2.5介绍
1、PM2.5的定义
根据今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规定: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成细颗粒物(还有的叫入肺颗粒物)。
2、PM2.5的来源及成分
PM2.5既来源于自然,也来源于人为。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但PM2.5的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3、PM2.5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