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区2018年2月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8-02-28 操作>>
浏览次数:721次
一、背景
根据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月,大洼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1种,共80例,发病率为17.95/10万,与上月比上升了下降了19.40%,和去年同期比上升37.93%。本月居发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是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5例、梅毒13例,乙肝11例,占总发病数的73.75%
2018年1月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无非职业性一氧化炭中毒事件发生。
2018年1月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5次预警信息,均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经核实均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风险评估及管理建议
(一)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是除了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2018年1月共报告病例35例,与上一年同期下降39.66%,和上月比上升了47.76%。2018年1月共有5个其它感染性腹泻病预警信号,经核实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分析我区2018年2月发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为低级,影响程度为低度,风险等级为低。
风险管理建议
1.继续关注疫情,分析有无聚集性的可能,甄别食物中毒事故。
2.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防止自来水污染,预防水传疾病的暴发。
3.关注烧烤、农村一条龙服务的卫生问题。
4.做好旅游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5.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6.做好对学校等集体单位食堂及饮用水的监管,防范聚集性腹泻病。
(二)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传播途径性接触、母婴、血液传播。从2012-2017共6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我区梅毒无明显地区性,季节性。从2017年我区梅毒疫情分析,职业以家务待业和农民居多,各占41.53%(49/118)、28.82%(34/1180);年龄集中在20-29岁,占46.44%(43/118)。2018年1月我区梅毒报告13例,比上月上升了44.44%,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综合分析,我区2018年2月梅毒疫情有波动的可能性不大,风险等级为低。
(三)乙肝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自2013年省里规范了乙肝的报告,要求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首次发作报告,慢性乙肝多次发作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报告,乙肝的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乙肝对人们健康的损害不容乐观,有的病例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2018年1月我县报告乙肝11例,比上月上升120.00%,与去年同期上升了266.67%。综合分析,我县2018年2月发生乙肝病例增多的风险度为低度。
风险管理建议:
1.继续关注疫情,做好个案病例的调查处置。
2.医疗机构应加强诊断,有条件的检测抗-HBC1:1000,做出急、慢性分型。
医疗机构做好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3.推广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定期复查抗体,根据抗体滴度决定补种。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我国北方省份在1月初流感活动已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4月至11月流感活动处于低水平,12月份开始逐渐进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现我区流感仍处于高峰期,且病毒多为H3N2,应予以重点关注,仍需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
风险管理建议:
(1)继续按照流感监测方案做好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
(2)加强对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
(3)密切关注流感疫情态势。
(4)学校、托幼机构等各类人群聚集场所,要尽可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