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img.png

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8-01-04 浏览次数:697
    就业成为经济运行突出亮点
    问:在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
    杨宜勇:在全球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国内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持续不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6.9%。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保持总体稳定。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与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红利释放、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就业政策密集出台高度相关。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经济增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就业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增强
    问:我国近几年GDP增速下降,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杨宜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来的奥肯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会减少2个百分点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或者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关系,并没有显现出奥肯定律解释的这种变动规律。在我国,GDP增速下降,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近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累计超过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今年更是提前两个月完成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与就业规模不是同向变化而是相向变化。
    事实上,通过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状况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状况做更加深入分析会发现,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仍符合奥肯定律的轨迹。
    一方面, 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并不代表中国劳动力市场实际就业总量的增量。由于中国目前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率平均以1%的速度增加。在城镇新增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农村也消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从局部看,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每年都1300万人。但是算上农村减少的就业机会和城镇每年几百万名退休人员,全年总计净增的就业人员就没这么多了。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劳动参与率既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又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参与率高达80%。后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家庭收入的增长导致劳动力供给曲线后弯,中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6.%降到2011年的70.8%, 2016年进一步下降到69.8%。考虑到劳动参与率等因素,这就比较符合奥肯定律。
    问: 中国经济增长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表现如何?
    杨宜勇: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服务业结构性增加的背景下是上升的。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自2011年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之后,我国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连续4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2017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8%,已成主导产业。
    2016年,我国GDP增长1个点所能带动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50万人,与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相比明显增加,比历史最低时期翻了一番。进入“十三五”之后,GDP每增长一个点,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大约为180万人。2012—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从36.1%升至43.5%,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另外,“双创”也功不可没。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家,比2014年提升20%,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1万家。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2.5%,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65万户。其中,初次创业小微企业占多数,这些新增的小微企业对发展创业式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突出重点 精准施策
    问:您认为应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就业形势?
    杨宜勇:看待中国的就业形势应该既不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
    “十三五”期间, 我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人数仍然维持在2500万人,就业的总量压力非常大。其中,约1000万人是登记失业人员,约1500万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此外,每年还有近30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不仅如此,长期以来的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技术进步、结构调整、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对就业的挑战更加突出。
    所谓不悲观,就是要充分看到宏观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一面,我们绝不能消极懈怠,必须积极作为。所谓不能盲目乐观,就是也要充分看到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化解过剩产能导致的职工分流、人和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将依然存在,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努力工作。
    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把促进就业、帮扶失业和转岗人员切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科学监测就业和失业形势。精准就业是与精准的劳动力调查系统分不开的,没有精准的失业统计也不可能有精准的就业统计。目前,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系统,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地级市城镇调查失业系统扩展到县和县级市。
    二是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职业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加大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各类财政投入,不断创新和改进财政投入的方式和方法。
    三是必须创造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努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稳定有序地开展去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做好就业扶贫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加强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宽容创新失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一起努力,共同开创中国就业的新局面。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大洼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1000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901302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1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3530118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