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珍:惠民生 促发展 五年就业成就举世瞩目
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5年来,人社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将做好就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摆在首要位置,不畏艰难、不惧辛苦,用生动的实践和探索,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为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日前,记者就五年就业工作成就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
惠民生 促发展——五年就业成就举世瞩目
记者:5年来,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互生的新常态,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义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2-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累计达到65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的较低水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从2012年的48.4%上升到2016年的53.4%,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趋势明显,区域就业格局更加合理。
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总体平稳,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增加,就业援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整体平稳有序。
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劳动权益保障加强,企业用工行为日益规范,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职业培训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以来,累计有1亿人次接受政府补贴职业培训。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加重、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以及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就业持续稳健增长,成为经济社会不断向前的“稳定器”,提振了信心,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顺时势 汇众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兜底线 安民心——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
记者: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奠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突出稳定和扩大就业这个重点。5年来,人社部门是如何全力促进就业、兜牢民生底线的?
张义珍: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守住底线的关键。
5年来,人社部门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稳妥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建立健全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统筹做好其他各类群体就业工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来,人社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须臾不放松。以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为着力点,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把最大的数量压力转变为最好的人才机遇。
5年来,人社部门坚持建立健全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不断完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人社部门积极作为,精准实施就业扶贫和技能扶贫,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帮助群众实现长远脱贫的重要措施。
面对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安置职工的严峻挑战,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和拓展内部转岗、内部退养、转岗就业创业、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多元化安置渠道,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同时,对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在此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日常服务和集中援助相得益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化服务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就业和社会保障数据库初步形成,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重点对象实行了实名制服务。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培训计划,开展针对贫困家庭子女等人员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
5年来,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累计为2.3亿人次劳动者办理登记求职,为1800万户次用人单位提供登记招聘服务,为近1亿人次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为1700多万人次提供了创业服务。
展未来 谋新篇——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未来,如何谋划促进就业的新篇章?
张义珍:新形势下,做好就业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是根本的政治保障。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改革创新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青年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就业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从业群体日益壮大,对提高就业服务和管理的便捷度、完善劳动用工和社保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形势下,人社部门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就业工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重点人群就业保障能力,强化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扩面提质互促共进,推动劳动者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王宝杰)
主办单位:大洼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1000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901302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1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35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