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大洼 >动态要闻

大洼县向“中国现代农业大县”强势跃进

核心提示

今年初,在大洼县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要尽快把大洼建成中国工业大县、生态温泉大县、旅游度假大县和现代农业大县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汇聚了全县40万人民的梦想,是大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升级,更吹响了大洼向全国进军的号角。而建成“中国现代农业大县”就是要在大洼丰厚的农业资源和雄厚的发展基础上,“做精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优质化、标准化、设施化发展,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以昂扬的雄姿向现代农业大县强势跃进。

积淀:风调雨顺醉沃土

70.76万亩良田承载着诸多荣誉与辉煌:国家农业部确定的辽宁省唯一的水稻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试点县;国务院授予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先后五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四年承担全国粮食高产创建任务;成功举办2012年中国(盘锦)优质稻米交易会。这一项项殊荣的接踵而至,树立了大洼县优势、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县的新形象,昭示了大洼“农业大县”的名副其实。

“小时候就总喜欢母亲讲稻田地里的事儿。”已过五旬的田庄台镇老人儿杨素荣回忆道,“也是那时知道,这块土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于是我们开始追古溯源、开始查阅典籍,一层层揭开大洼人得以生长、荣耀的根之所在。

大辽河、辽河淤积和退海滩涂发育,形成了幅员辽阔的沿海沉积平原,也赐予大洼人赖以生存的广袤土地;明清两次移民入境,让这片蒿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开始炊烟渐起、生机迸发;1953年,这里又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建立国营农场群,自此农田水利大修;而今,经过漫长岁月,终将这片地质贫瘠的盐碱地、荒碱滩改造成了沟渠、水库相通,标准化的水稻产区。

大洼农业迅猛发展、水稻声名远播的原因不仅在历史沿革,更重要的是这自然赋予的天时与地利。据了解,大洼县位于中纬地带,濒临辽东湾北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达178天。成就了这“风调”“雨顺”的大好天气,也成为水稻、海淡水养殖丰产增效的法宝,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盐碱之地,更让大洼稻米四海飘香。昔日“南大荒”摇身一变成为“米粮仓”。

经营:规模产业树品牌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然选择,也是大洼县走大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大县”建设的重要手段。大洼两会提出“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加快有机水稻种植加工、肉鸭养殖加工、河蟹养殖加工三大产业化链条建设,以实现到2017年,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鸭业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优质蟹苗培育基地、河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多年来,大洼县在自身资源和地理优势的推动下,立足国内市场需求,全力开展畜牧养殖和蔬菜保护地的规模化建设工作,先后在新兴镇、大洼镇等镇的9个村建设稻田养蟹、肉鸭养殖、蔬菜瓜果种植等专业村。截至目前,大洼县直接从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生产的专业农户发展到8万余户,实现产值上亿元,其中,做为肉鸭养殖产业专业镇的清水,于2012年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荣誉称号。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也都在土地流转的浪潮中持续前行壮大,为县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业经济大幅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520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3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21%的农户参与其中,带动周边农户5.5万,实现土地流转23.4万亩……铁一般的事实,让广大群众看到大洼正逐渐成型的高档次、强竞争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是如何推动全县农业经营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大洼农村经济大发展的。

大洼县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大做文章,为“现代农业大县”的建设积聚力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四子”工程发展,调整优化水产养殖业结构,着力推进养大蟹示范基地、泥鳅鱼标准化养殖基地和淡水鱼精养基地建设。加快唐家、王家等镇设施农业发展。新建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180个,重点推进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高标准养殖示范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大项目,扶强做大龙头企业,并依托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这并不是全部,2013年初,大洼县为加速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程,依托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家庭农场”概念,鼓励现有种田户特别是种田大户集中流转农工土地,推进农村种(养)植业生产方式的规模、高产、优质、高效发展。这在全县看来、甚至是站在全省,脚步都是超前的。3月1日,辽宁省首家家庭农场在大洼落成。第一位农场主——朱宝振在采访中说,现在关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政策越来越多,发展情况和未来前景也都很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未来的道路。也正是这个头开得好,自此,家庭农场在大洼遍地开花,迅速席卷全县14个镇,注册家庭农场数量达199家。

希望:“四子工程”喜丰收

大洼人顶着农业大县的光环开拓创造,“绘制”绿色田野,“品味”家乡味道:香喷喷的白米饭是大洼百姓餐桌上不变的主题,多样的鸭产品丰富了各家各户的菜单,棚菜的发展让人们得以“四季尝绿”,而肥美的河蟹更是一绝。

这里,来往几辈的农民为之付出毕生心血,垦荒拓展耕种区,承袭技巧、传授经验,挥汗洒泪增产达效……就这样一耕作就是近一个百年,一传承就是近一个世纪,他们守着土地、种着稻米、打着粮食、供养着家、总结着经验、探索着未来道路、助推着大洼农业发展,终于走出一条“市场+加工企业+农户“的全新经营道路。据了解,这种模式的广泛应用将利于粮食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粮食转化增收,促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现代农业大县”的建设提供助推力。

回首2012,大洼水稻产业的收获发展、所得成绩更是空前:先是中国优质稻米(盘锦)交易会的胜利举行,让大洼米业可以通过高峰论坛、专题研讨等活动,广纳专家学者慧言良策;通过信息交流,将大洼米产业摆在新的高度,谋划未来格局,促使大洼米文化更加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国内外知名粮食企业的切磋交流,更为大洼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综合实力的好机遇,提升了大洼米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后又通过实施增粮工程、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农业科技、推进水稻全程化、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等手段,使得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60万吨大关,再创历史新高,最终实现全县粮食生产十连增。

“我们家每年都会养些扣蟹,因为这个风险小又好管理,再加上偶尔撒网截得一些成蟹,攒在一起往往能卖个好价钱。”东风镇叶家村的郑国会养蟹种田已有好些个年头了,他用经验和收益告诉记者。据悉,稻田养蟹是大洼人首创,不仅开启了河蟹人工养殖的先例,还创新了稻田立体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增加了稻田的经济附加值。

大洼的蟹产业文化,是需要龙头企业促成产业链形成,打造享誉中外的大洼品牌。这重任花落谁家自不用说,从稻田养蟹技术得以迅速向全国推广,光合蟹业似乎就已成为大洼河蟹品牌的代名词,百姓心中的真正龙头。而光合人在这十几年里,不断寻求技术再突破:工厂化孵化蟹苗的成功,土池生态孵化技术的研发成功,人工增氧生态的孵化,使生态蟹苗孵化亩产量由10-15斤左右,一下提高10倍以上,大降人工养蟹成本……也正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让大洼河蟹得以打出名堂,叫板阳澄湖大闸蟹,替大洼增添一张靓丽名片,使10000余户农民收益,为千万养殖户带来滚滚财源。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享有“蟹子王”美誉的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就曾表示过,水产养殖这种农事企业,以企业形式表现运营的还并不普遍,可却与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肉鸭养殖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然订立了打造肉鸭品牌的阶段性目标,有望使之在六和集团等产业龙头的带领下逐步向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方向发展,建立起清水、平安、西安肉鸭养殖加工基地。

六和集团自落户大洼之日起,县委县政府就给予了全力支持,促成了其在大洼鸭产业中的龙头地位。而看今天成效,这付出又确实值得。据了解,在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推动下,大洼物流、包装等相关行业持续发展,而对周边农村劳动力的成功安置,则让百姓对六和更依赖也更信任,很多在这里上班的农户都表示,工资高、离家近让他们的生活过的更幸福。大洼还以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为龙头,不断拉长园区内产业链条,力争做大做强产业环。目前,肉鸭宰加工、羽绒加工、物流服务等七大功能区在清水镇产业集聚区内已初具规模。未来,盘锦六和更将以樱桃谷肉鸭做为肉鸭产业重点发展品种;大洼县也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鸭业生产,为大洼“现代农业大县”添砖加瓦。

大洼县的棚菜事业是大洼百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双手支起、用双脚淌出的事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矮的小拱生产到高大的温室棚生产,从自给自足的庭院生产到规模经营的商品化,从一家一户生产到产、供、销一条龙,从药物防治病虫害到绿色无公害的过程。近年来,它更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设施标准化蔬菜小区建设、棚型结构不断改进和“土洋”结合温室的应用,使蔬菜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棚菜生产已然成为全县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特别是过去一年,全县蔬菜大丰收,总产量达4.2亿公斤,总产值达6.1亿元之多。

2013年,为实现“现代农业大县”开路,大洼县特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措施,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搞好土地流转、加大直接投资力度,为小区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和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并解决好水电路的配套资金问题,力争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大企业参与其中,实现规模开发。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种植番茄、黄瓜等蔬菜作物的习惯,向甜瓜、草莓、食用菌、花卉等调整,同时,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推广“新、优、特、奇、高”品种,确保设施蔬菜向高产、优质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转化:科学当先催高产

从作物育苗到土地平整,从田间管理到粮食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水稻的丰产和农民的增收。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那么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产量则“至高无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这是由大洼农业大县、甚至是如今的现代农业大县的特质决定的。俗话说“水利兴则农业兴”。大洼县多年来注重水利“命脉”的战略地位,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立足实际,科学谋划,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现今,大洼的水利建设在规模、数量、标准、质量方面,都提了一个档次,大洼灌区渠系已成规模。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四级灌溉排水渠系,目前建设完成情况都很好,建成万亩方田49个,支渠以上灌排渠道279条,引排水支渠2234条,引排斗渠53753条,支渠以下斗级渠道可直接输水到田间,分布广泛,实现了渠渠相通、沟沟相连。

今年,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思路,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规划部署上,又重点安排河道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类重点农建工程。其中,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投入力度更是加大,安排在田家镇、大洼镇等5个项目区实施建设,解决农户最后一公里的给排水问题,以求减少用水损失、缩短输水时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长远来看又得以实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的建设目标,而站在大洼“现代农业大县”建设的层面上看来,这当然就是稳产增效的有力手段,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清障”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肯定了科技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而这在大洼人眼里,“科技成就了农业发展”是最真实的写照。

针对今年气温低、春涝、光照不足的特点,大洼县采取了很多行动,提倡催芽播种,缩短出苗期;倡导高台、庭院、工厂化大棚育苗等措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油”。“农业要发展,还真就离不了科技,我家就受益非常大。”田家镇大堡子村农民李玉开心地告诉记者。

坐落王家镇王家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为推动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产出率和商品率的关键所在。建起的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的长期合作,为大洼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进步具有非凡意义。未来,大洼将继续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等手段助力中国现代农业大县建设。

过程中的问题,大洼县给予帮助,但质量上的错误,绝不姑息。2009年,大洼县在全市率先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和农业环境保护、监督监测等工作,成效显著:被列为“2013年辽宁省农业投入品监管示范县”。

作为全省确定的五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内开展工厂化育苗的县份之一,大洼当仁不让的将工厂化之路一走到底。不久前的采访让记者了解到新立镇种粮大户李成民的一些情况:共有工厂化育苗大棚150栋,育苗订单面积也有15000亩,实现水稻生产从育苗、插秧到收获、烘干全程机械化。可以说,它是合作社领域中的翘楚,是很有发言权的。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大县目标确立的日子里,李成民深有感触。“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转变,实现机械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新机手培训、购机补贴办理……日前,记者被农机事业管理总站内的忙碌景象晃花了眼。“咱们主张的是培训先行,有针对性的为新购机农户组织培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着培训的意义,“主要是让他们都能够正确的使用这些农业机械,并能够简单的进行一些维修保养。”多年来,大洼县以“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为载体,通过集中培训学习理论知识、进村入户指导农机具操作维修等手段,促成全县农业机械化普及水平,为全程机械化的最终实现而建基平石。

大洼的农机成绩在不断“向上争”中形成。“补贴这一块,去年一年是298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我们就争取到了5700万。”农机事业管理总站赵局长说,“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实惠送到购机农户手中,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的早日实现,为建设现代农业大县贡献力量。”

                                           (董  阳)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辽河晚报】甲午战争大洼县田庄台遗址成为盘锦首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 盘锦红海滩入选《美丽中国》邮票